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急診見習筆記

醫院缺人手,見習第一站,明顯感受到老師們的熱情。
走急診好處:
1.下班就是下班,不用值班,有半個月放假時間,可以遊山玩水。
2.很有挑戰性,可以在第一線真的救活病人,會有成就感。
3.可以遇到很多各式各樣的人,和各種人互動。

走急診的壞處:
1.別人休假你還是要上班,和家人可能關係比較差。
2.壓力大,容易被打,容易有醫療糾紛。

台灣的急診現況:跟美國比起來環境算是比較差,美國的急診病人停留在急診的時間大約是二十分鐘,之後不管是回家轉診或是住到病房中,總之不會有暫留急診這種東西。在台灣,沒有這樣的限制,曾經有病人在急診待了六十三天。所以,台灣大醫院急診常常沒有床,需要關急診。所謂關急診,是指不收119送來的病人,對於自己到急診的,不能拒收。

關於轉診,病人從甲院轉到乙院出問題,是甲院要負責,所以轉院必須情況穩定才可轉。當然轉院也須家屬同意,所以最好白天轉。
在急診,大家都很急,病史除了注重隱私之外還要簡短精要,不影響處置的檢查不做。另外,因為急診病人像乳酸一樣,舊的還沒走,新的一直來,很容易忘記病人,所以要記得請病人做完XX檢查後或幾分鐘後回來。
急診病人常常要照會其他專科醫師,這時決定處置權最好交給照會的醫師,畢竟這是人家的專業。(就是跟病人說你這是XX的問題,我已經幫你聯絡好XX科的OO醫師,詳細的情況他會再跟你說明)

緊急醫療救護系統是從戰爭發展出來的,因為越早將傷兵帶到可以醫療的地方,越可以減少死亡人數。現在,一個健康安全的城市,其緊急照護網應該是健全的。但是,一般人對緊急照護網,卻沒什麼認識。台北市撥打 119的是火災一個月大約一起,須送救護車的約一百多。一個人若死於火災,衛生局長要負責,但是直到現在,卻從沒有因為有人在救護車上處置不當死亡而局長必須下台。

救護車應該在打電話後五分鐘內到現場,因為腦缺氧五分鐘就完蛋了。 AED的設置最好每兩百公尺一個,在台灣合適的地點包括便利商店、警局、廟。(但是目前實際上還有困難)
不過最重要的是,要讓民眾願意出來救人啊!


災難
1.災難是相對的,當應變能力不足以處理事件衝擊時便構成災難。
2.當環境不穩定時,要第一先救的是自己
3.災難後24hr是最關鍵的時刻,但這個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只有當地的。
4.救災當下:不用衣服不用食物不用捐血不用志工

急診外科
臺大醫院的急診外科,其實是混雜內外科的一個地方。剛進去就看到一個腳趾受傷的病人。學長在幫她清洗傷口,用掉幾罐生理食鹽水,感覺就很痛。學長說要沖乾淨才可以,不然之後屑屑卡在裡面處理更麻煩
第一個病人58歲女,早晨腹絞痛,上廁所後頭暈昏倒,醒來後由家屬陪同來急診。HR 122/55 PR 50 SpO2 99% RR 19 BT 36.8。有甲狀腺疾病,看過一次診領了一個月的藥後沒有回診。自述沒有心臟病病史。檢查聽到不規則心跳。懷疑心臟或代謝問題。昏倒是急診很常見的主訴呢!
第二個是個阿嬤,跌倒撞到頭。重點是什麼時候該排電腦斷層檢查。
外籍男性病人,早上五點開始左上腹痛,頭暈,四肢無力。十點時吃了一顆止痛藥後有好一點。CXR顯示胃脹。懷疑胃潰瘍。一般胃潰瘍吃NSAID會加重病情,但是若慢性的話可能不明顯。
第四個是個十個月妹妹,媽媽說她從床上跌下來撞到頭,哭一下抽了一下(後來警察說句媽媽說法是抽十分鐘)就不哭了。學長說他動來動去,應該沒有傷到脊椎。小朋友會不會是被家暴呢?
第五個是個精神病患者,說吃減肥藥懷疑自己貧血要求驗血糖。結果發現他以前在桃園有看過,因為在桃園欠醫院錢所以不想回去繼續看精神科。
第六個是34歲女性,一周前被水蛭咬到,打過抗生素、破傷風,今天傷口依然紅腫,來急診換藥......

精選文章

神經學檢查

神經學檢查其實很多,這裡就一般常見的做簡單介紹。 意識狀態 意識狀態的評估是所有檢查的第一步。要注意的一點是一般在急診我們用昏迷指數來方便快速溝通,但是這個指數其實是針對腦傷病人研發出來的,人的意識狀態絕對不是只是一個 3~15 的數字,除了記錄昏迷指數之外,需要另外註記其他反應...